前 ?言
今天,對六堡茶有一點認識的人都會知道“六堡鎮”,一個群山起伏,層巒疊嶂,樹木覆蓋、蒼蒼的青翠如波濤一樣鼓蕩洶涌的地方,有著得天獨厚的茶資源,這就是六堡茶的發源地。茶谷、二白茶、老茶婆、茶花、茶果殼、龍珠茶等,凡此種種構成了六堡農家茶的各種多姿多彩的風韻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近幾年,隨著六堡茶知名度的提升,各類規范標準相繼出臺實施,對六堡茶的定義、加工、分類做了新的定義,讓農家茶顯得有點四不像。盡管如此,農家茶在六堡茶產業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如星星般點綴著六堡茶市場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“大家看一下這個老茶婆磚,老板說有30多年了?!?span class="beupset88">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“今天終于有幸喝到百年古樹六堡茶,太幸福了?!?span class="beupset93">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“這是70年代的蟲屎茶,再貴也值得!”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看著朋友圈里的各種曬茶,我們如同嚙檗吞針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半年時間里,六堡茶之家深入六堡茶原產地,走訪茶葉批發市場,以各種形式接觸政府、茶企、茶商、茶協會、茶園基地、茶客,深知“小散弱亂”產業格局的成因與身在其中的煎熬,所以形成此文,試著從六堡農家茶的產、供、銷等角度出發,淺析六堡農家茶的現狀,與關心六堡茶的朋友交流切磋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?如今的蒼梧縣六堡鎮(梁直/攝)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一、工藝
1、“堆悶”,還是不“堆悶”?
翻開六堡茶的加工技術規程,六堡茶毛茶(也就是農家茶)的制作流程是:鮮葉→殺青→初揉→堆悶→復揉→干燥→六堡茶毛茶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據老茶人回憶,以前的做法是殺青,揉捻,堆放隔夜,再烘干?!岸逊鸥粢埂?,其實就是標準上面提到的堆悶的原型,其原理和黃茶的悶黃工藝相仿,經過了堆悶的茶葉,湯色變成黃紅色,苦澀味減輕,茶湯更醇和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實際的情況是怎樣的?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一位合作社的負責人跟我們透露: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“堆悶很考究技術,技術不過關,容易產生餿味,茶湯渾濁……很多人都把這道工序省略了。沒有堆悶工藝的六堡茶,其本質可能就和炒青綠茶沒什么差異了?!?span class="beupset44">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“有人借鑒了紅茶的工藝,做出來的茶湯色滋味更接近紅茶”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工藝雖然有標準,但農家茶的生產加工仍停留在傳統小生產階段,各自采用不同的工藝,也就不足為奇了,但對于農家茶的長期發展,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?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2、口感,“一家百味”
如果說,前一篇文章提到六堡茶廠茶是“百家百味”的話(相關閱讀:撥開迷霧,還原真實——六堡茶市場調研之廠茶篇),那么六堡茶農家茶可能就是“一家百味”了。熟悉六堡茶廠茶的茶友,大致都能分辨一些大廠特有的口感特征,而農家茶的情況,則更為復雜。同一個制茶師傅,前一天和后一天制作出來的茶,口感可能都大不相同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原因在于師傅對工藝細節的把控程度,例如殺青,鍋溫是多少度,鮮葉青氣去了多少,葉梗是否變軟,是否殺勻殺透;揉捻的手法、時間、均勻程度;悶堆的時間、溫度是否合適,烘干的程度如何,這些關鍵細節都會影響每一批六堡茶的色、香、味。而每一次制茶,這些細節都不會完全相同,出來的口感滋味也就截然不同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農家茶市場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,茶莊囤了一批茶,客人買了覺得好,下一次再來的時候,這批茶已經售罄,試別的茶,再找不到原來的味道了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傳統工藝的六堡茶制作(圖片來源于網絡)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二、原料
1、歷史
六堡鎮有千年的產茶歷史,最鼎盛的時期,在清末民國期間,六堡茶通過一條“茶船古道”源源不斷的運往粵、港、澳以及東南亞。當時六堡鎮滿山遍野都是茶園,家家戶戶種茶采茶;六堡茶最衰敗的的時期,在上世紀80-90年代,大批的茶園被荒廢、砍伐,茶山一批一批的種上了濕地松;及至2000年后,六堡茶才因普洱的火熱,重新進入茶友們的視線,而現在六堡鎮大部分的茶園,都是這十多年種下的新茶樹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所幸的是,千百年生長在六堡鎮的茶樹種源——“六堡茶群體種”,被很好的保存了下來,這可能是六堡茶,特別是農家茶,最為值得炫耀的“資本”了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六堡鎮里的八集茶園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2、種、采成本高
六堡鎮目前最大的雙貴茶園,面積也僅2000畝,連片的規模茶園多為幾百畝,更多的還是農戶自有的十畝八畝的小面積茶園。六堡鎮山地多,臺地少,茶農奔走于山間,種植、采摘難度大,基本是純手工操作,沒有任何機械的參與,效率極低,極為耗費人工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另一方面,因為六堡茶群體種不是一個茶樹,而是若干種茶樹的總稱,一片茶園往往有幾種茶樹品種,一名農戶告訴我們,在采茶的季節,同一天可能要上山采摘幾次,因為不同種的茶樹,萌芽的時間不同,采摘的時間也不同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3、原料大部分用來制作農家茶
因為產量少,鎮上產的大部分茶葉鮮葉,加工成毛茶之后,都被包裝為農家茶直接銷售出去了,只有很少的農家茶(毛茶)會被茶企用來制作廠茶(熟茶)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問及原因,一個耿直的茶農打了個比喻:“你吃過白切雞嗎?白切雞講求原味,對原料要求高,好的土雞才會用來做白切雞,而醬油雞就不一樣啦,只要醬油、味精放足了,用便宜點的飼料雞來做,也沒關系!”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其實,從本地大茶企的角度而言,廠茶講求規模和效益,盡管六堡群體種做廠茶(熟茶)口感更好,但渥堆發酵過后,整體口感差異沒有特別大,加上群體種成本高,所以,也就很少有用群體種做廠茶(熟茶)的了。少量用群體種做的廠茶(熟茶),其價格也是極高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三、產品
1、價高有理但不合理
農家茶受規模及效率的影響,高企的成本導致了較高的價格,如果按綠毛茶的價格,先不說外省的茶區,就區內而言,已經遠高于昭平,凌云,三江等地。而農家茶的工藝決定了其在口感上,除了綠茶還有白茶、生普等可替代產品,消費者可選擇的余地很大,同質化競爭激烈,甚至同宗同源的廠茶(熟茶),也研發出了輕發酵廠茶,以迎合喜歡鮮爽風格茶葉的茶友,口感上也頗為接近農家茶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反而是農家茶的一個特殊品類——霜降老茶婆,因獨特鮮明的口感風格,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霜降老茶婆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2、品質高不等于口感好
六堡鎮民風淳樸,小生產的優勢就是普遍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,不打農藥。我們在合作社內,看到了茶農交上來的鮮葉,賣相并不好,有些蟲口,負責人解釋說,正是由于種植過程中不打農藥,茶葉才被蟲咬的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六堡茶樹一直是采用茶果育種有性繁殖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六堡鎮山高谷深,晝夜溫差大,高山云霧出好茶,這里產的茶葉葉長厚,內含物豐富,多酚含量高。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農耕時代的種植方式,決定了茶葉的高品質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高品質的茶葉,往往并不能和好喝劃等號。由于六堡茶群體種茶多酚含量高,新制的農家茶有明顯的苦澀味,令很多茶友無法接受,反而認為不好,這的確是一個很尷尬的現實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一般認為,農家茶要經過至少5年的自然陳化,才能獲得一個相對適口的口感。一個大茶園的老板說,他的茶園從2012年開始量產茶葉,但直到現在,5年過去了,每年的茶都放在倉庫里存著不賣,為的就是等待更好的口感,這位茶園老板自然是有錢任性,而對于大部分等不起的茶農和等不了的消費者而言,這無疑是難以逾越的一道坎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農家茶與熟茶湯色對比,右為農家茶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四、概念
1、古法
“古法”這個詞,在任何一本關于六堡茶的標準或規范上,是沒有提及的,六堡鎮的古老制茶技藝,基本上是失傳了,現在談到的古法,其本質,也就是農家茶,當然有把雙蒸雙壓的后發酵工藝稱為古法的,就更為奇怪了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“古法”一詞的提出,大概是商家覺得“農家”這個詞太土,故而有了“古法”這個概念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2、純手工
在傳統的農耕年代,制茶全程都是手工參與,是一件極為耗時耗力的體力活,而現在的六堡鎮,無論是合作社還是家庭小作坊,制茶的過程,基本是半機械化了,普遍使用了殺青機,揉捻機等設備。手工制茶的干茶條索長且粗壯,賣相不好,而半機械化制茶的干茶條索細緊,賣相更好,更適合商品化特點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一位堅持純手工制茶的合作社負責人告訴我們,他們的手工茶價格高,產量少,主要銷售渠道以朋友口碑相傳為主,的確難以做大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3、高山、野生、古樹
高山茶沒有統一的海拔高度說法,業內的主流認識為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園所產的茶才能叫高山茶。而六堡鎮產區茶山海拔多在500米左右或以下。這就與真正的高山茶定義有所區別,很明顯原種六堡茶是達不到這個高度的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另外有一種情況就是的確是高山茶,但不是六堡鎮的原料,可能來自其他茶區,只是利用六堡茶的初制工藝制作,冠以“高山茶”名義銷售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野生茶指的是沒有被栽培馴化的茶樹,據專家考證,六堡原種茶樹具有極長的野生歷史。而目前市場上的野生茶多為栽培型,其茶性非常猛烈,由于是山頭混合采摘,所以存放下來的野生茶,會出現茶底不均勻的現象。應該說,野生六堡茶的確存在,但存量多少卻沒有統計數據。由于采摘成本和存量稀少,價格也是奇高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古樹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茶樹,在一些“骨灰級”的茶友概念中,必須是300年以上樹齡的茶樹才配稱古樹。目前在六堡多處地方,發現不少樹干直徑達50厘米的古茶樹,專家估計樹齡超過700年。古樹茶與野生茶一樣,存在但產量稀少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古樹六堡茶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無論是高山茶、野生茶還是古樹茶,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人跡罕至,產量非常少,消費者沒有極強的專業知識和經驗,實難分辨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五、市場
1、產業鏈
茶農:自產自銷,純手工作坊方式,制成的茶葉,被茶商、合作社或茶企收購,基本就是按初級農產品的方式經營。我們采訪了當地的一名官員,一畝茶園,每年的產茶量不過幾十斤,對于普通農戶而言,對其收入的提高,幫助有限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茶商:構成相對復雜,既有本地的茶莊,茶葉店,也有外地的茶商,他們會進村收購農戶的茶葉,基本是按質定價,沒有太固定的收購對象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合作社:一些有遠見,有渠道的農戶牽頭,成立了合作社,合作社自有茶園,同時也會按一定的質量要求,收購周邊農戶的茶葉,有的合作社已經有了自己的品牌和SC許可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▲六堡鎮內某合作社的生產環境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茶企:純粹做農家茶的茶企并不多見,大多數茶企都是廠茶和農家茶兼顧著做,經營模式和合作社也大同小異,在產品包裝上面,會更花心思包裝一些概念,在渠道建設上面,更為專業,投入也更大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2、市場亂象
真正的農家茶雖然品質優秀,但出于利潤最大化的目的,流通市場上不乏造假現象,農家茶不同于熟茶,工藝不統一,口感千差萬別,價格不透明,導致市場混亂情況比熟茶更為嚴重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虛報年份、假冒原種、濕倉做舊等等手段充斥市場,用水深坑多形容一點不過分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在六堡鎮內,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,他們一直在市區內的批零市場有門店,但幾年下來,生意越發慘淡,拼價格拼不過,違背良心的事情,也不能做,后來干脆把門店撤銷,專心在茶園負責質量把控,從產地直接發貨至客戶,目前獲得不少客戶的信任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3、推廣方式
農家茶還是沿用傳統的推廣方式進行宣傳,依靠批發市場、熟客、口碑、游客等途徑,少量企業發展經銷商網絡,客戶群體大部分集中在兩廣地區,利用電商途徑宣傳的很少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在與茶友交流中,我們發現其實追求農家茶的人不在少數,他們獲取的渠道幾乎來自熟人贈與,因喝了后感覺得口感特別,苦于在當地無法購買,而線上的農家茶店鋪過少,在不知質量好壞的情況下,無法建立信任關系,從而處于觀望狀態,不能成為真正客戶。這個就是農家茶推廣渠道過于單一的現狀:有需求,卻無法實現轉化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結語
縱觀對茶企、合作社、茶農的走訪調研,農家茶缺乏的是一個真正的管理系統。到底是做小而精還是規?;l展,這關乎到產業問題,政府如何倡導,工藝能否統一,合作社和企業的發展戰略如何應對市場調整,都是必須面對的問題。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(為保護走訪對象的權益,文中涉及的人物和對話我們均進行了處理)文章源自堡家六堡茶-http://www.sxinpop.cn/15779.html

六堡茶批發加微信:lbczj666
抖音、淘寶直播:堡家六堡茶,每晚7點
評論